×

二维码标题

二维码

请使用手机扫描上方二维码

YouTube二维码 Instagram二维码 Facebook二维码 抖音二维码 小红书二维码 微信二维码

茶歇区设计:为大脑充电,为人际加温​​

2025.04.30

  • gabriel-beaudry-70rHtD11NNk-unsplash.jpg 新闻页背景图片
上条信息箭头

1/-1

下条信息箭头

在快节奏的现代职场中,办公空间的功能已不再局限于高效工作,而是逐渐成为激发创造力、促进协作与提升幸福感的核心场景。其中,茶歇区作为连接工作与休息的“第三空间”,正以其独特的设计语言,在脑力恢复与人际关系升温中扮演着关键角色。本文将从设计角度探讨如何通过茶歇区的规划,打造既能“为大脑充电”又能“为人际加温”的活力场域。

一、脑科学视角:休息≠懈怠,而是高效生产的刚需

美国神经科学家的研究表明,人类大脑的注意力集中周期约为90分钟,超出这一时长后,认知效率会显著下降。茶歇区作为“主动休息”的载体,通过环境设计触发大脑的“默认模式网络”(DMN),激活创造性思维与灵感迸发。例如,谷歌的“20%自由时间”政策中,茶歇区被设计成“灵感孵化站”,员工在此的短暂停留往往能带来突破性创意。

设计策略:

动静分区:通过软隔断或绿植划分静坐冥想区与轻社交区,满足不同恢复需求。

感官疗愈:采用自然材质(如原木、亚麻)、暖色温灯光(2700K-3000K)与舒缓白噪音,降低皮质醇水平。

微环境优化:引入绿植墙提升负氧离子浓度,搭配人体工学座椅缓解肩颈疲劳。

二、人际关系的催化剂:从“偶然相遇”到“深度连接”

哈佛大学长达85年的“幸福研究”证实,职场中非正式社交的质量直接影响团队凝聚力和创新效率。茶歇区的设计需打破传统会议室的等级感,通过开放式布局、灵活家具与互动装置,创造“弱连接”向“强关系”转化的场景。

设计策略:

无界空间:采用圆形吧台或阶梯式座位,消除主客界限,鼓励跨部门对话。

互动节点:设置可书写玻璃墙、创意拍照角或共享厨房,激发偶发性交流。

社交仪式感:定制企业IP主题甜品台、咖啡吧台DIY工坊,强化归属感。

三、空间设计的四大核心维度

动线规划

茶歇区应与工位区形成“步行可达性”(建议距离≤50米),但通过景观设计(如绿植屏风)实现心理隔离。环形动线设计可延长停留时间,促进交流。

材料与色彩心理学

材质:原木+混凝土的工业风传递松弛感,布艺沙发增强温馨氛围。

色彩:莫兰迪色系降低视觉压力,局部亮色(如明黄、蒂芙尼蓝)激活情绪。

家具的灵活性

模块化沙发、可移动茶几与折叠餐桌适应从单人办公到小组讨论的多元场景。例如,Steelcase的“Node”系列家具可通过重组实现空间功能切换。

科技隐形整合

智能预约系统平衡私密与共享需求;

无线充电桌、智能感应照明提升便利性;

数字留言墙实时显示员工动态,打破沟通壁垒。

四、案例启示:从功能复合到文化赋能

科技企业范式:某硅谷公司茶歇区设置“脑暴舱”(隔音电话亭+白板墙),员工可在休息时快速记录灵感,并通过数字屏同步至团队看板。

传统企业转型:某金融机构将茶歇区改造为“文化长廊”,展示员工艺术作品与行业历史,使休息区成为文化传承载体。

优秀的茶歇区设计,本质是通过对物理环境、行为模式与心理需求的深度洞察,构建“工作-休息-社交”的良性循环。当员工能在吧台前享用咖啡时自然交换创意,在沙发区小憩时重建心理能量,这个空间便超越了简单的餐饮功能,成为组织竞争力的隐性推手。未来的办公空间设计,或许将重新定义:真正的效率,始于对人性需求的敬畏。


  • logo白色小图
  • 上海总部:上海市浦东新区胡巷南路230号3楼

  • 设计中心:浦东新区胡巷南路230号春申文化创意园3F

  • 工程中心:闵行区沪闵路5588号6F

  • 北京分部:北京市朝阳区顺白路12号比目鱼创业园A101

  • 联系睿姿:

  • 全国免费服务电话:400-67-12588

  • 手机:13564313876 (微信同号)

  • 在线咨询:QQ 1191795668

  • 公司网站:www.be-dc.com

  • E-mail:info@be-dc.com
返回头部